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多伦多方脸

知乎备份:取不出钱的河南村镇银行,背后还有多少秘密?

其实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秘密。

以我对体制运行逻辑的了解。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就一个原因。

一开始的规章制度设计就有问题。

而这种问题,很难去追责。到底是谁的问题呢?

比如唐山问题,你说要是有一个人被抓成典型,那是好处理的,比如是XX局长一直纵容和黑社会勾结,即使大规模腐败,都是好解决的,一波反腐运动,以现在中国的反腐强度。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,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
但是河南这个问题,衍变成了和徐州当时一样的问题。

除了具体参与,捞钱的犯罪人员,没有公职人员有直接的责任,而每个经手的人又可能承担一定的懒政原因。

比如,河南关于银行材料审批的工作人员,他会说,这一套流程,都是合法合规的,我只是按照监管执行。

而具体为什么前没有入账,可能是根本没有相关的监督人员。

那你让当地银监会所有人都出来负责吗?或者说你让银监会负责人出来负责吗?银监会负责人会说之前都是这么运作的,一直很久了,只是到我任上暴雷了,其中操作监管我完全不知情,我只是按照先前的逻辑去办事情而已,遵守之前的规章制度。甚至有可能全中国都是一套监管流程。

每个人看起来都是无辜,而每个人又都不无辜。

同理还有,徐州的事情,这件事情上,当地村委会主任,办理婚姻登记的时候的负责人,你要说有责任,到底是有什么责任?

婚姻登记员会说,来的时候都是这样登记的,我也没有辨别登记者实际婚姻状况的义务,只要有材料就可以办理。换个角度,如果材料合规,而不给办,到时候别人上访怎么办?别人闹怎么办?

村委会主任会说,这件事情我也不了解,不知情,而且很可能已经长期存在了,村委会主任根本没有实际的动力去解决这个问题。因为解决了会把事情闹大,对自己往往没有任何好处。你主动把事情捅出来,需要到时候全市,甚至全身配合你公关,你以后想不想干了?

其实这里不仅村委会主任是这样,所有的同村村民都是相同的情况。其实都有举报的义务,却也没有举报的义务。

这样发展下去,就会进入一个看起来非常滑稽的状态。

地方政府,发现这件事情的第一要义是什么?肯定是找人背锅,但是这种问题,转来转去找不到背锅人。推谁出来都不服气,也没有办法推人出来。

就只能开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希望平定民愤。但是就像河南这件事情一样,政府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去赔偿,能有什么方式处理呢?

就是希望,大家散了,如何让大家不抗议,就是禁止聚集,等等。

才会最后出现一个修改健康码的荒谬之举。

当然其实这样还有个非常滑稽的地方,上天唐山那个打电话叫女孩把视频删除的录音,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。这件事情一出,打电话的警察或许就要倒霉了。

其实这个打电话的警察并不一定是黑恶分子的一员,有可能只是领导要求的。但是这样会导致一个什么情况?下次可就再也没有人敢打这个电话了。

你说这次,调健康码的人,到底是有多坏的心思?或者在银行破产事件中,有什么实际好处?我觉得其实不然,这有可能也是当地政府下达给底下人的命令,比如一开始的命令是要合理解决这个问题,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但是不知道谁一拍脑袋觉得不让他们一起去抗议,领导不就看不见了吗?

这事情不就解决了吗?很有可能就是这样,这个闹剧就出现了。

当时,解决徐州事件的那个丰县的负责人,也不一定就和施害者有什么血亲或者利害关系。他们只是想把这件事情,快速解决。但是其年龄过大,脱离互联网,危机公关意识差等,直接导致了闹剧的出现。

现在中国的反腐强度,可谓是空前绝后,我觉得贪官一定是不多的。

但是就目前这种官员只需对上负责,基层基本不对任何人负责的情况,会造成懒政的问题。

大多数公务员也是人,他们是要对自己负责的。谁愿意没事管这管那,一个规定出来,最好到我这也啥都不改。改了出问题就是我的问题,不改出问题,也怪不到我头上。

打一个电话被录音了,我相信以后就算领导命令下属,打电话去删视频也没人愿意打了。

一个操作员,操作了一下,让一堆人码变红了,上了新闻,估计以后也没人愿意随便改人码了。

其实最早让我领悟到这个问题的是之前,90后小伙挪用7000万元事件。

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易管理科工作期间,通过伪造收款事实等方式侵吞公款近7000万元

我仔细研究了下发现这时一段多么心酸的血泪史。

一开始,二手房交易的钱,是打给中介的,这造成大量中介跑路。其实这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公务员,在这件事情上有过失,因为当时的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。后来闹大了,上访的人多了,才开始改革。

后来,开始把钱先转给政府机构,让政府机构做为中介。

但是陆陆陆续全国,还是出现多起房地产中介跑路的问题,因为这个过程中,还存在着很多漏洞。比如中介对房本造假,玩资金时间差等等。

只是任何人好像都没有修复他的动力,直到事情闹大为止。

到后来,甚至一个普通的基层公务员都能挪用7000万,我才开始研究整个流程设计的理念,发现已经接近20年了,这个问题还没有被修补好。

你要说每个经手的公务员有问题吗?那肯定是都没有的,他们自然不愿意去修改所谓的政策。

但是他们意识不到其中流程的问题吗?我不相信,每个人都意识不到。

往往现在 都需要事情闹大了,才有改革的动力,才有人愿意去牵头修改一个明显有问题的政策。

1,04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